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下称“残特奥会”)聋人篮球(五人制男子组)赛事将于12月在佛山举办,广东省男子聋人篮球队在寂静中起跳,于无声处追梦,努力让梦想再次开花结果,一起为他们加油,感受这份不被定义的热爱。

清晨的阳光洒进广东省男子聋人篮球队集训基地,十余名身着运动服的球员正在奔跑、跳跃、投篮——他们是广东省男子聋人篮球队的队员,一群“看”见梦想的篮球追梦人,目前正全力备战12月的残特奥会。
场上没有呐喊,没有哨声,只有篮球与地板碰撞的“砰砰”声、球鞋摩擦地板的“吱吱”声规律而坚定地回响着。每一次传球,都是一次眼神的交汇,每一个战术,都是一次手势的传递。在这里,默契取代了语言,专注“照亮”了寂静。

广东省男子聋人篮球队正全力备战12月的残特奥会。
在这种静默中,每一次运球、每一次呼吸、每一次篮球刷网而过的声音仿佛都被放大,感受到的是一种凝聚的、向内生长的巨大能量。

广东省男子聋人篮球队队员专注练习投球
“我执教12年了。我们每天训练6小时,一周6天,不少队员已经坚持了十多年。”主教练李长洪在训练时,目光始终追随着场上队员,时刻调整队员们的状态和训练方式。“在我们白天训练完之后,他们还会在晚上和周末自发加练。大家确实非常认真刻苦。”

主教练李长洪时刻调整队员们的状态和训练方式
从2008年建队至今,十六年的坚守让这支扎根佛山的队伍不断收获硕果——历届全运会和全国锦标赛均名列前三,更在去年全国聋人篮球锦标赛男子组决赛中勇夺桂冠。“大家一起努力拿下的冠军,很激动、很开心,其实我没想这么多,只知道去做就会有收获。”谈及去年比赛的夺冠感受,练习篮球13年的队员期待着在残特奥会上再次体会那份激动。


广东男子聋人篮球队在2024年全国聋人篮球锦标赛(男子组)决赛中夺冠
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在每一个平凡的训练日里不断突破自我。“眼神和手势就是我们的沟通方式。”对于这支特殊球队而言,沟通是最大的挑战,却也成了他们最坚实的纽带。“用眼睛捕捉每一个细微的讯息,将日常训练培养出的默契,在瞬间转化为行云流水的配合,我们就是这样通过不断的重复,一点一点和队友建立起默契度。”
队员们既要专注运球,又要时刻用余光观察教练的手势和队友的眼神,而教练和手语翻译需要将复杂的战术意图转化为清晰的手语。12年的朝夕相处,让李长洪已经能熟练地用手语指导训练。队员们让他“聆听”别样表达,“看见”纯粹专注,他领悟到沟通的本质不仅是言语,更是真心。

李长洪用手语指导训练
无言默契的建立,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都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也将队员们的心紧紧拧成一股绳。
“每个细节都要靠眼睛观察,反复琢磨。健全人一遍就能掌握的动作,我们可能要重复上百遍。”这是队员们共同的心声。转身过人、急停跳投、挡拆配合——这些在常人看来理所当然的技术动作,对他们而言都需要通过成千上万次的重复练习才能化为肌肉记忆。“在战术配合和技巧运用上,都和健全人不一样。比如说我们在防守遇到挡拆掩护的时候,健全人说一句话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可以。”李长洪见证着每个人的成长,“我们只有增加训练次数,在训练中磨合增加配合的手势,让大家在比赛中更加默契,应对各种情况也更加从容。”

队员们在训练中磨合配合的手势
正是这样的坚持,让这支队伍在岁月的流转中不断成长。在这支平均年龄28.5岁的队伍里,不少人都有着与篮球相伴十余年的故事。队员中最大的是40岁的老将,已成家立业,仍坚持每天训练,用行动诠释着热爱;00后队员的加入,则为球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默契。


队员们用行动诠释着热爱
“和篮球的结缘,是朋友带我去村里的篮球馆,当第一次接触篮球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决定练习试试。篮球给我带来很多成就感,结果就一头扎进去,从2007年坚持到现在,让我变得越来越自信。”球场成了不少运动员能畅快“表达”自己的地方,也许每位队员爱上篮球的原因不同,但如今篮球对他们而言,早已超越运动的范畴,是他们重建社交自信、获得社会认同的纽带,成为他们的信仰,成为可触及的梦想,成为一种精神的寄托。

篮球成为广东省男子聋人篮球队队员们的信仰
每一位队员的眼睛里闪着光,那是“看”见梦想的光芒。在寂静的世界,他们反而将梦想“看”得格外清晰。他们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坚持书写不凡。在这个充满力量的空间里,篮球撞击地板的每一声震动,每一次投篮划出的弧线,都是他们与这个世界对话的语言。他们听不见哨声与欢呼,却比任何人都更清晰地听见内心的声音——那是梦想的声音,是不甘被定义、不愿被局限的灵魂最强音。
如今,他们正向着下一个目标全力冲刺。在这条无声的征途上,篮球落地的每一声“砰、砰”回响,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信念:即使世界寂静,梦想依然完整,追梦的人永远在路上。
来源:佛山新闻网
官方微博号
官方微信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抖音号
官方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