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聋人篮球比赛中,队员们听不见旁人的呐喊,但能看见彼此眼中的光。他们有着家人般的默契与信任,灵魂共振,共同追梦。

残特奥会聋人篮球(女子组)赛事将于12月举办,让我们一起为她们加油!
运球、转身、上篮……在广东省女子聋人篮球训练基地内,球鞋与地板的摩擦声、篮球撞击地面的节奏声此起彼伏。晨光初照,飞扬的马尾辫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队员们相视而笑,新一天的训练在无声的默契中悄然拉开序幕。主教练徐少兰立于场边,双手在空气中迅速舞动,手语交流成为这支特殊球队的独特沟通方式。

教练徐少兰用手语和队员交流。
“我们不仅是队友,更是并肩奋斗的家人。”队长用手语表达这句话时,身旁的队员自然而然地帮她整理衣领,这一细微的动作,透露出家人般的深厚情感。这支于2023年组建的队伍,经过几百个日夜的相伴,编织出了一张比血缘更为紧密的情感之网。在训练场上,她们虽听不见旁人的呐喊,却能从彼此眼中看到坚定的光芒。训练结束后,她们习惯将手掌叠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同心圆”,让团队的温暖在每位队员心中流淌。

队员们将手掌叠在一起组成“同心圆”。
这份默契,在2024年全国聋人篮球锦标赛(女子组)决赛的赛场上,化作了无坚不摧的利刃。面对强劲对手,她们仅凭眼神流转便能精准预判跑位,依靠手势暗号默契完成精妙配合。当对手攻势加剧,姑娘们迅速集结,指尖翻飞间灵活调整战术。最终捧回的亚军奖杯,成为这场激烈角逐中她们如家人般深厚信任的最佳见证。这也是广东队首次在全国赛事中摘得的奖牌,她们的拼搏精神,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广东省女子聋人篮球队在2024年全国聋人篮球锦标赛(女子组)决赛中夺得亚军。
“我没想到队员们能如此放得开;我没想到她们能展现出如此拼搏、顽强的比赛作风;我没想到队员们面对强队一点也不怯场。”徐少兰连用三个“没想到”评价2024年全国聋人篮球锦标赛中队员们的表现。在她看来,大部分队员都是首次参加全国比赛,能发挥出这样的水平实属不易,这枚奖牌更是一次“零的突破”,源于难得的默契与信任。

徐少兰在2024年全国聋人篮球锦标赛(女子组)决赛赛场上布置战术。

广东省女子聋人篮球队(白色队服)在2024年全国聋人篮球锦标赛(女子组)赛场上。
这份默契来之不易。徐少兰执教聋人篮球队已有20多年,自广东省女子聋人篮球队组建起,徐少兰便接手球队的训练与管理工作。“其实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她回忆道,“光是组队就历经波折。队员从3个到6个,再到7个,后来又走了一个。如果那年年底人数仍不足,队伍肯定就要解散了。”幸运的是,在各方的支持与努力下,这支队伍终于站稳了脚跟。
沟通成为了一项重大挑战。“我们的手语并不熟练,队员们很容易产生误解。”为了克服这一沟通障碍,徐少兰除了采用文字交流外,还专门设计了一套独特的手语系统。“我们需要耐心地逐一解释,使用更简洁的词汇来描述战术,并结合亲身示范和视频回放,逐步构建起有效的沟通方式。”

徐少兰亲身示范动作。
训练时,教练团队结合队员们的特点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并鼓励队员们充分发挥自身速度、耐力上的优势。“她们训练态度很好、很积极。”徐少兰十分赞赏。


队员们在日常训练中。
如今,篮球对队员们来说,具有更加特别的意义。“篮球为我带来了很多朋友,我们并肩作战。我期望大家齐心协力,通过不懈训练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队员之间相互关照、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就如家人一般。”“过去,我难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如今能够通过篮球的传递来展现自我。”对于他们而言,这里不仅是训练的基地,更是心灵的归宿。篮球将她们紧密相连,彼此间的配合日渐默契,情感的纽带也愈发坚韧,这种灵魂深处的共鸣因独特的“频率”显得尤为珍贵。

队员间相互鼓励。
当前,这支特别的队伍继续在寂静中追逐梦想,为不到一个月的比赛做最后的冲刺。篮球砸向地板的震动是她们的战鼓,双手紧握、击掌鼓励时传来的那份灵魂共振,则是她们面对挑战最坚定的回应。
广东省女子聋人篮球队,加油!
来源:佛山残联、佛山新闻网
官方微博号
官方微信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抖音号
官方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