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聋奥项目羽毛球
项目介绍
羽毛球是一项在残障人士中非常受欢迎的运动,于2021年首次出现在残奥会上。本届残特奥会羽毛球比赛预设单打和双打共22个小项,主要由患有肢体残障、脊髓损伤、四肢短小症的运动员参加。运动员会被分成六个组别(两个轮椅组别和四个站立组别)进行比赛。
场地与器材
场地要求:
站立组运动员比赛的羽毛球球场与羽毛球世界联合会(BWF)所规定的健全人单打和双打的比赛场地相同。场地上每条线的宽度为40毫米,线的颜色为白色、黄色或其他容易辨别的颜色。根据级别不同,使用场地的不同区域进行比赛。轮椅组的比赛场地应用木质地板。
当球网被拉直时,网柱要保持与地面垂直。网柱从地面起的高度分别是:轮椅组1.55米;站立组1.55米(说明:网高是一样的)
从球场地面起,球网中央顶部高度和双打边线处球网高度分别是:轮椅组1.524米和1.58米;站立组1.542米和1.55米。
比赛规则
残奥会羽毛球比赛的规则与健全人羽毛球比赛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1、运动员分组:运动员根据残疾程度被分为六个组别,包括两个轮椅组别和四个站立组别。轮椅组别包括WH1和WH2,站立组包括SL3、SL4、SU5、SH6。
2、轮椅组的单打比赛中,场地采用半场,其他组别的比赛均在标准场地上进行。
3、残疾人羽毛球项目基本采用健全人羽毛球比赛的规则。每场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每局获胜分为21分。
特殊情况:轮椅组的单打比赛中,场地采用半场,如果羽毛球落在球网与靠近球网的发球线之间,在轮椅组别的单打比赛中会被判为界外球。
大众项目羽毛球
比赛规则、场地要求与残奥聋奥项目羽毛球一致。
特奥羽毛球
项目介绍
特奥羽毛球比赛规则是以国际羽毛球联合会(IBF)的羽毛球比赛规则为基础,并根据特奥运动员的运动生理特征而制定的。
比赛规则
特奥羽毛球项目比赛按照特奥运动员性别、年龄进行分组,每组采用对特奥运动员预赛观察的方式分成若干个不同能力的竞赛组别进行决赛。每组不超过8人(队)。
项目设置及规则的特殊要求
1、特奥羽毛球比赛项目的设置与健全人羽毛球比赛项目的设置基本相同,但不设团体赛,而增设了适合低能力特奥运动员参加的比赛项目以及融合运动比赛项目。
2、特奥羽毛球低能力比赛项目包括:目标发球、回球过网和接发球。
3、目标发球要求特奥运动员将球发到单打场地的对方界内。特奥运动员应站在发球线后发球,共有10次发球机会,每成功发球一次,得2分。
4、回球过网要求传球者从对方中区将球发向特奥运动员区内,特奥运动员将球回击至单打球场对方界内。共有10次回击球机会,成功将球击回至单打球场对方界内,得1分。
接发球要求传球者从对方发球区,将球发向特奥运动员区内,特奥运动员接发球。传球者在两边球场各发5次球,特奥运动员共有10次接发球机会,每成功接发球一次,得1分。
5、融合运动比赛项目包括:融合双打和融合混合双打。每支融合混合双打小组由相等数量的特奥运动员及融合伙伴组成。
场地及特殊要求
1、特奥运动羽毛球项目所使用的比赛场地与健全人羽毛球项目所使用的比赛场地相同。
2、坐轮椅参赛的特奥运动员,可选择从左发球区或右发球区发过顶球,发球区的长度为IBF规则规定的发球区长度的一半。
官方微博号
官方微信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抖音号
官方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