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4岁的张兆政面临人生最大挑战——作为铁人三项队教练带领数十名残障运动员冲击残特奥会铁人三项赛。过去接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一对一、手把手地将游泳小白教成多泳姿老手,带着他们在跑道上、公路上加速奔跑、飞驰,与运动员同吃、同住、同练,“就像带兵作战一样,将军要先冲上去,兵才会跟着上。”
这也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契机。12岁便进入专业运动队、有丰富的比赛和执教经验,这名少年老成的“00后将军”需要一个明确的转折点,来实现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的转型。
但对于他来说,这一年的目标并不是实现自己作为运动员或教练员的价值,而是托举残障运动员实现他们的梦想:“体育对于他们来说,是找到人生价值的方式,也是活出精彩人生的路子。”
自己训练的时候,张兆政展现出24岁大男孩的阳光爽朗
队伍情况复杂训练方法差别大
身高185的张兆政,在人群里一眼就会被看出是个运动员,但小时候却是身体素质很差的“小瘦猴”。五六岁的时候,妈妈看他很喜欢游泳,就让他用游泳来锻炼身体。很偶然的机会,他被市队的教练看中了,被带到专业队训练。
“有一段时间遇到瓶颈,我都放弃训练了。”张兆政说,他的人生差点就跟游泳无缘了。从专业队回到家里,“想了很多”,想通后,他又恢复了训练。考大学的时候,他本来想考体育专业,结果被八一队选中。10几岁的时候,他已经既是专业运动员,又是军官生的教练员。
2025年,全国残运会首次立项铁人三项赛作为残奥项目。接到带领新成立的广东省残疾人铁人三项队的任务时,张兆政心里有点没底:“之前我根本没接触过残障朋友,我能带好队吗?”
游泳训练中的张兆政
来到训练基地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前,他尽可能地做了准备,寻找各种资料了解不同障别的情况、残障运动员训练的方法经验等。到了中心后,他每天观察轮椅竞速队、游泳队、田径队等专业队的训练情况,了解他们的训练特点和难点,建立训练的框架。
不同障碍、不同级别的运动员训练方法差别很大,而在铁三队伍中,还包括了视力组、轮椅组和肢体组三个组别,而且视力组的运动员视力情况不同,有的是全盲,有的是低视力,或者只有光感;轮椅组和肢体组的队员残障部位不同,级别和能力也不同,再加上每位运动员都要参加游泳、骑行、跑步三项运动,训练计划非常复杂。
张兆政正在指导运动员的游泳技术
组队的时候,他还发现,从其他单项队伍挑选来的运动员,很可能没有其他项目的经验,甚至可能是“小白”,特别是游泳这个铁三赛的关键项目。“有好几位队员都是从零起步,我要手把手、一对一带他们。”张兆政说,尤其是要帮助视障运动员克服下水的恐惧感,然后才有可能教会他们游泳的技术。
以身作则带领队伍往前冲
在队伍里,有的运动员跟他年龄相仿,有的比他大十几二十岁,有的比他小好几岁,要用什么方式跟他们相处?张兆政说,自己采取“严松结合”的方法:“训练的时候我肯定是严的,但我不能把训练军官生的那一套放他们身上,不训练的时候,我还是希望能跟他们融合。”
张兆政带领运动员进行核心练习
去年底,当训练遇到巨大压力和瓶颈的时候,他也有过质疑自己、想要放弃的念头,而且这个念头被运动员们察觉到了。“好多运动员跟我说,还是希望我留下来带领他们,不然他们不知道怎么再往前冲了。”张兆政说,其实自己并不是一个知难而退的人,内心深处是希望能一直把他们带到赛场上的,但是作为运动员很纯粹,只要管好自己就好,作为教练既要管训练、管生活,还要管他们的心理状态,有一阵子确实没有缓过来,“运动员的话让我意识到这个比赛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有的甚至‘赌’上了自己的未来,这个责任我必须扛下去。”
跨过这个槛,他全力投入到队伍的训练中,以身作则,“他们在水里,我也在水里;他们在跑步,我领跑配速最快的一组运动员;他们骑车,我在前面破风”。
张兆政为运动员破风
虽然是队伍的带领者,但张兆政从运动员们身上学到很多:“他们身体上有一些不方便,但没有影响他们为一个目标而全力拼搏,这一点并不是我们所有健全人都能做到的。”来到训练场上的运动员,都已经完全坦然面对自己的障碍,也完全能够独立生活,他们在自理上的能力也打破了他之前对于残障人的印象。
这些经历完善了他的教学体系。“以往教健全运动员,动作、技术基本一样,只是根据个体的身高、体重、能力水平等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对残障运动员要考虑得更多,比如伤残的部位、级别,哪部分力量需要加强来避开他们的劣势、发挥他们的优势等等。”这个经历令他更专注每一个人的不同,也更关注技术细节,“这些经验会让我更好地帮助健全运动员的训练和发展。”
张兆政领跑快组
但此刻他关注的是当下,是如何毫无保留地带领这支队伍发挥他们最大的能量。
接近一年的时间里,他看着运动员们的变化,“整个进步超过了我的预期”。这也让他对于未来7个多月的训练满怀信心,“他们想改变命运,想证明自己,我要带领他们实现这些梦想。”
文/记者:林琳
图/记者:陈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