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临近,珠海作为多项赛事的承办地,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受到广泛关注。3月15日,一批香港残障人士及家属组成旅行团,在香港公益组织的安排下,乘坐福祉车跨境直达珠海“打卡”景点,了解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情况,感受旅行的乐趣。
残障人士乘坐福祉车游览珠海
“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安全”
据介绍,福祉车是专门为肢体不便的人量身定制的车辆,其运营服务在香港也常被称为“复康巴士”。活动当天,福祉车按预约路线逐一上门接载游客,车辆配备了升降平台、轮椅轨道等设施,车内空间宽敞,在同行人员的协助下,残障游客无需离开轮椅,即可便捷地上下车,获得“点对点”的无障碍出行体验。
旅途期间,残障游客们通过珠海口岸时无需下车,工作人员主动上车收集证件,为游客们带来了快捷、便利的通关体验。
残障游客林渲甯因脊髓血管畸形,已经坐了10年轮椅,本次活动是她第一次搭乘福祉车跨境出游。林渲甯表示:“以前每次出行都需要提前很久规划,路面情况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但这次旅途从家门口直接到目的地,彻底消除了我的出行障碍,令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安全。”
残障游客陈梓键患有肌肉萎缩症,本次活动期间,他没有换乘其他轮椅或交通工具,获得了轻松、舒适的出行体验。陈梓键的母亲表示:“每次出门都要抱着孩子上下车,还要折叠轮椅,非常辛苦。这次旅途让我第一次感受到真正轻松出游的可能性,我觉得未来带着孩子出远门,也不再是难以实现的梦想。”
游客与花车巡游人员互动
“这是我们第一次来珠海,道路很平坦,无障碍做得也不错,整体感觉很好。”活动组织者卢俊贤介绍,本次活动旨在证明跨境无障碍交通的可能性,更希望借此唤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进一步推动无障碍基础设施与服务的发展,创造真正的共融社会。
卢俊贤表示:“选择来到珠海,是因为大家对长隆很感兴趣,也是因为得知珠海近年提出推进无障碍城市建设,希望珠海、香港在这方面能够开展更多合作。”
福祉车免换乘、空间大
可实现“无缝衔接”的出行体验
无障碍交通出行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保障残障人士顺利出游的基础。卢俊贤表示,由于身体原因,残障人士往往更容易面临“坐车难”问题,导致出行范围受到限制。
乘客准备进入福祉车
卢俊贤表示:“比如坐一般的大巴车,轮椅人士可能需要被同伴搀扶到座位上,轮椅放行李厢里,但如果赶上行李比较多,轮椅不一定放得下;一些患有严重疾病的人,需要使用呼吸机、插喉或者带尿袋,他们的出行离不开自己惯用的轮椅,也就不能轻易换乘到大巴车上。”
卢俊贤表示,福祉车不仅使残障人士可以获得相较于地铁、公交更大的出行范围,还可以免去乘坐大巴等交通工具面临的换乘问题,实现几乎“无缝衔接”的出行体验。“此外,地铁、公交的客流量相对较大,每个人空间比较小,对轮椅人士就不太方便,福祉车也可以避免这种问题。”
乘客进入福祉车
珠海是全国第二个对无障碍城市建设立法的城市,福祉车运营服务是否有机会在珠海得到推广?广东省天行健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常青表示,珠海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持续增长的无障碍需求,均为福祉车的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政府对此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并且进一步完善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为福祉车的运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特殊群体走出家门、踏上旅途
可进一步融入社会、激发对生活的希望
近年来,越来越多残障人士选择走出家门、踏上旅途,如走遍6大洲近40个国家的盲人旅行家曹晟康、“轮椅上的徐霞客”邹昉等等,以独特的旅行经历,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珠海近年来也陆续出现了一批,组织特殊群体旅行的活动、项目,如“文旅场所体验游”、香洲区残疾人走出家门项目等等。
游客参观动物展馆
对残障人士而言,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卢俊贤认为,每个人都拥有探索世界的好奇心,通过在旅行中调动各种感官,残障人士即使受身体所限,不能完整感受外部环境的全貌,依然能够获得心灵的满足。同时,通过在旅途中与他人接触,残障人士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社交范围,增强融入社会的信心。
展望未来,卢俊贤表示,将带领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共同感受更大的世界。“有了能跨境的车辆,出游就更方便了,之后我们还会组织大家来珠海看看!”
记者:王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