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感受一座城的温度……

2025-05-22 来源: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执委会

  日前,残特奥会首个夏季比赛项目聋人足球率先在佛山开赛,手语服务、无障碍改造等细节彰显广东办赛温度,是“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为残特奥会写下温暖序章。来自全国12支代表队、共216名运动员在“无声”的绿茵赛场上,肆意追逐“足球梦”,平等地享受体育竞技带来的快乐和激情。

  多年来,佛山一直积极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致力建立健全“康复-生活-教育-就业-文体”全生命周期的残疾人保障体系,令残疾人群体能够实现自身价值,更有尊严地工作生活,在全社会点亮“共融之光”。

  让特殊孩子拥有出彩人生

  “我,看到了,红色的,辣椒。”“说得很棒,我们再来一遍!”……在佛山市康复实验学校,一位老师正在给一位语言障碍孩子上康复训练课,在老师的指引下,孩子能准确找出代表动作、颜色、物品等特征的图片和文字,尝试学会自我表达。

  这是佛山市康复实验学校自主研发的其中一门外围课程。考虑到学校主要招收的是重度智力障碍、孤独症、脑瘫等特殊儿童,该校通过设置康复、兴趣、优能、预职等系列特色外围课程及“混龄学习小组”等创新走读模式,满足不同类别特殊儿童的差异化、个性化学习需求。

  “如果没有学校的支持和教育,可能我女儿没办法恢复到这种程度。”黄女士的女儿清清因早产不幸患上重度脑瘫,曾经四肢无法协调,甚至连走路也不会。2017年入读佛山市康复实验学校后,清清的自理和学习能力有了180度的大转变:不仅能借助辅助器独自从家里走到学校,能写作文,还能分担简单的家务活。如今她最爱看医学类书籍,梦想是成为一名出色的主持人。

  佛山一直高度重视残疾儿童教育工作,目前全市设置了7所公办特殊教育学校,为近1500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教育,以及为2500多名特殊儿童提供在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为进一步保障重症及困难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佛山还探索实施“送教上门”,为全省地级市首个。

  5月16日,佛山市康复实验学校副校长何智芳以“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的身份在北京接受表彰。“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一直在特殊教育岗位默默奉献的教职人员的肯定。”何智芳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深度融合,让每个特殊孩子都能拥有出彩的人生。

  “无声赛场”的暖心改造

  5月17日至24日,来自全国的12支代表队在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南海体育中心同场竞技,争夺2025年残特奥会首个夏季比赛项目——聋人足球的冠军席位。

  与普通足球比赛不同的是,聋人足球的裁判执法、球员沟通和赛事组织等,均围绕听障需求进行优化。例如裁判需使用旗语或灯光信号替代哨声,且需通过肢体语言明确判罚,聋人足球队队员需通过手势、眼神和肢体动作完成战术配合。为了能让残疾运动员和观众都能充分体验到体育竞技的乐趣,佛山倾尽全力用心打磨每个细节。

  以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为例,进行了启用20年来力度最大、最全面的升级改造。比如针对足球场地草坪的透水率、虫害、平整度、湿度等要求,特别引进了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百慕大草坪,以尽可能确保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安全,残特奥会技术裁判长实地考察后也大为点赞。

  同时,两大场馆高标准完成了“无障碍设施改造2.0工程”,包括在世纪莲体育中心对消防、供电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加固天蓬索膜结构,新增了4台无障碍升降机、6个无障碍卫生间及76个无障碍观众席位。

  而南海体育中心的无障碍改造则覆盖通道、卫浴、盲道等七大系统,并特别组建了无障碍体验团队,通过近百次模拟测试,进一步优化无障碍坡道、卫浴扶手高度等细节,确保让观赛与竞技都能实现“硬件设施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赛事期间,佛山共安排了630名志愿者构建手语服务网络,配备闪光灯提示系统(如中场开球、比赛结束信号)等,为聋人运动员公平、公正、便捷参赛提供充分保障。

  “在这里观赛非常方便,没有遮挡,位置也正对着赛场,我们都看得很激动。”佛山观众陈洁玲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第一次乘坐轮椅前往观看残疾人体育比赛,她感到很震撼也很鼓舞,“他们在赛场上的表现给了我很大的力量,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努力拼搏。”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残疾人运动员在升级改造后的场地肆意挥洒汗水,收获观众的赞美和鼓励;入住的酒店,房间有为听障运动员而设的可视化门铃灯;借助震动提醒、防滑坡道等无障碍设施,行动不便的观众可便捷进入场馆,在无障碍爱心专区安心观赛;一批本地康复器材类企业热心提供智能化助残产品,并积极参与赛事后勤等保障工作,体现“佛山制造”背后的温度……

  一场残特奥会的成功举办,与整座城市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关注、对残疾人群体的尊重关怀密不可分。

  多年来,在佛山市残联及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佛山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残疾人事业全面蓬勃发展。其中在就业服务方面,2024年,佛山全市就业年龄段实现就业的残疾人达18670人,就业率64%,全市5793家用人单位通过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认证,各区也积极开展各类专场招聘会,帮助残疾人平等就业,实现经济独立。

  在托养服务方面,加强全市79家托养机构的建设和服务水平,持续做好重度残疾人分类托养服务,在满足康园入托安置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康园业务新模式,以满足残疾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在司法保障方面,佛山更是制定了全省首部地级市层面的残疾人权益保障条例,从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法律责任等,全方位完善残疾人保障体制。

  据悉,接下来佛山将继续优化、强化残疾人保障、社会管理服务等体系建设,让更多的残疾人享有更高质量的生活。计划对全市提出需求的近百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家居微改造,大力推动本土辅具产业发展,为残疾人提供更智能化、更人性化、更功能化的辅具等,让残疾人群体能真切感受到全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记者:陈宁静

  来源:佛山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