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城市平台实时调度、AI气象模型精准预测、交通保障系统秒级响应……深圳正用科技编织出一张密集而高效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保障网。
10月2日20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季播节目《城市风华录》深圳篇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由撒贝宁、王嘉宁、孟湛东、王鸥等组成的“风华团”不仅带领全国观众领略了深圳的科创活力,更首次揭开了这座城市为迎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打造的智能化保障体系。
在深圳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央视主持人一行目睹了这座城市如何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构筑一个强大的“数字底座”。
节目播出后,引发广泛关注与热烈反响。
节目直播过程中,评论区被网友的热情“刷屏”,有人直呼“科技腾飞时代”,有人送上“优秀”的称赞,更有网友热情表示“欢迎大家来深圳!期待一个多月后的全运会!”
数字孪生:打造城市级“智能底座”
节目镜头跟随着“风华团”走进深圳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这里正是这座城市的决策大脑。
面对央视主持人的提问,工作人员详解了数字孪生平台如何成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保障的核心支撑。
该平台已升级接入了医疗、环保、赛事场馆等全运专属模块,实现跨部门高效调度。
“医疗保障等于说发生事件之后,它周边的医院在哪里,医疗救助点在哪里,责任人是谁,要一目了然,随时可以调度。”工作人员向“风华团”介绍。
这个平台不仅能快速定位最优医疗资源,还能自动生成处置方案,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最及时的医疗救助服务。
这个智能底座每天处理约14万到15万件市民服务请求,2025年累计数据量已达2800多万条,为城市治理提供持续优化的数据支撑。
交通保障:从“秒级调度”到无障碍出行
深圳的交通保障体系同样充满科技含量。
深圳巴士集团搭建了“1个领导小组+1个指挥中心+6个专项组+5大赛区”的保障体系。
该集团已调配1400台各类车辆,包括新能源大巴、商务车及改装无障碍车辆,并抽调2000名驾驶员、调度员等专业人员。
针对残特奥会运动员的特殊需求,集团精心改装了无障碍中巴和小车,配备坡道装置、轮椅固定器等器材,还随车携带专业辅助器具和医护应急设备。
“万人运输、千车组织、秒级调度”的智能系统已上线运行,实现车辆实时监控和灵活调度。
无障碍出行巴士
气象保障:AI模型精准预测天气变化
面对大型户外赛事最为头疼的天气问题,深圳气象部门交出了高科技解决方案。
节目中,“风华团”了解到,深圳气象部门研发了人工智能气象模型,大大提升了气象判断的精准度和效率。
“比如说预判到那天可能会下一个阵雨,他一小时会怎么样,三小时怎么样,六小时怎么样,他会提供非常细的数据。”工作人员向嘉宾们介绍。
这套系统能一小时一提供,一小时一更新,用不同颜色标注降雨区域和强度,使赛事组委会能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做出应急调整。
在2025年8月初的极端暴雨过程中,这套数字化气象预报系统提前几天预测到大趋势,并精准锁定雨情。
通过精准的分区预警和快速响应机制,为人员转移和灾害防御提供了关键决策支撑,有效保障了城市安全运行。
深圳市气象局已开始为全运会开展专项服务,聚焦闭幕式和马拉松赛事举办地点和时段,开展降水与风的精细化历史数据分析。
智慧体验:“一码通行”的便捷服务
为了让全运会参与者享受便捷体验,深圳推出了智能服务——“锦里码”。
节目中,工作人员向“风华团”演示了这一创新服务。来宾扫描二维码后,行程信息与酒店安排等数据将实时对接到赛事指挥中心。
这个码不仅方便指挥中心调度车辆,还能对接全市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以及公共景点,并提供消费折扣,真正实现“一码通行”。
正如工作人员所言:“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浓缩到一个小扫二维码里面,然后有了它,可以说在深圳畅行无阻了,它成为你一个贴身的小秘书。”
随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临近,深圳正用科技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向所有人展示何为“有温度、有灵魂的现代之城”。
“通过你们的介绍,我觉得是一种稳扎稳打的态度在夯实底座。”主持人在节目中的感慨,道出了深圳筹备全运会的核心——用最扎实的技术,为每一次精彩保驾护航。
来源: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执委会宣传联络部
官方微博号
官方微信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抖音号
官方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