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20世纪初期,皮划艇比赛开始盛行,30年代更是标志性时期。皮划艇项目首次被纳入奥林匹克是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至今仍是奥运项目之一。皮划艇作为最新加入残奥会的项目将在2016年里约残奥会亮相。
残奥会皮划艇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KL1-是指丧失躯干功能的残疾人运动员(即只有肩部功能)。运动员主要运用手臂或肩部力量来完成划桨,并可能缺乏坐姿平衡能力。
KL2-是指能够使用躯干和手臂进行划桨的残疾人运动员。因下肢功能的严重不足,运动员无法借助脚踏板或座位持续使用、控制力量来推动舟艇。
KL3-是指能够使用腿、躯干和手臂进行划桨但其功能不健全的残疾人运动员。运动员能够借助脚踏板或座位使用力量来推动舟艇。
残疾人皮划艇项目分皮艇(Kayak)和划艇(Va’a)两项。与健全人比赛不同,残疾人皮划艇项目只有静水一个分项。此项目主要由患有肢体残障或脊髓损伤的运动员参加。皮划艇在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首次成为正式项目。
场地与器材
场地要求:
残疾人皮划艇比赛每条赛道长200米,宽9米。
器材:
皮艇长5.2米,最小宽度为50厘米,最低重量为12公斤,由双桨推进。
划艇是一种边架艇独木舟,最大长度为7.3米,最低重量为13公斤,由单桨推进。左侧或右侧加装一个边架(浮材),能使其保持平衡。
比赛规则
残疾人皮划艇项目的比赛规则与裁判法同健全人比赛。